首页

思路客

书架
上帝的幽默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天晚饭时,我匆匆地把饭做好了,要求女儿和儿子等着我,然后一起祷告。

在信教以前,他们吃饭是从来不等大人的。我一天下班辛劳回家,把饭做好,这两个皇帝就只管吃饭。吃完后一哄而散,忙着打游戏,或者玩闹去了。偶尔冲回来,找零食或者饮料。我经常一个人最后吃饭,收拾碗筷等等。看着狼藉的杯盘,以及家伙们匆匆地混刨了几口的饭菜,心里很有觉得累。只觉得养儿育女是一种负担,或者得好听,是上帝对自己的测验。

信教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要这两个家伙等着大人。大人上桌子并祷告完前,不许动筷子!有时候两人饿了,给我唧唧歪歪。本人偷偷学上帝的风度,要求绝对的“Obedience(顺服)”。

其实这样还真有好处。两个家伙等的时候,出于好奇,就来看我做饭菜。一开始我嫌他们烦,就将他们赶开。但后来他们好奇心实在太强,又赖不住无聊的等待,坚持要看。我心中一动(基督徒的法是,上帝给了提醒),还不如让他们来帮帮手,培养一下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即使没有事情可以做,而必须干瞪着双眼等待,对孩也是有好处的。耶稣降临时,带给人间的礼物中,第一项就是“Hope(期望)”。人无一饥渴的感觉,又如何能够懂得期望的美好呢。在孩面前我还是很霸道的。每当他们嫌干等着我做饭而变得不耐烦时,我就叫他们做“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活动,训练耐心。

当然,在美国长大的孩叛逆心是很重的。我的女儿被这样管教了几次后,就在祷告的时候开始唧唧歪歪。根据《圣经》的经义,当两个人以上祷告的时候,上帝会在我们中间。我初信教,心中很有战战兢兢的,若是女儿把上帝得罪了怎么办,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后来我仔细查了一些解经的书。书上,世上有很多宗教,讲究在无人的高山上,脱离世俗修行。深怕世俗的事务打搅了修行者。然而基督教最主要的教义是爱,讲究的是在人世中修行。脱离了他人,到哪里去寻找爱呢?这是基督教特别强调大家要聚会,要经常地、积极地参与教会活动的原因。而经书上,当两个人以上,诚心祷告的时候,上帝一定会在我们中间。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我们在祷告的时候,体现出爱的意愿。神就是爱。

在当时,我可没有想清楚这个道理,就严肃地对我女儿道:“你要认真一!难道不怕上帝惩罚你吗?”。她顿时满脸委屈,嘴巴一扁,道:“难道上帝没有幽默感吗?(Does-God-has-Sence-of-Humor)”。其实她那样唧唧歪歪地祷告,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常干的,算是一种的幽默。在学校里,老师经常会一笑置之。

我当时有傻,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以前也听人家过,有人读《圣经》的时候,最难找到的,而现在社会上又最流行的,就是幽默感。

后来上网好好地查了查,大多数基督徒们都咬紧牙关,承认上帝有幽默感。但上帝的幽默感究竟在什么地方,大家却七嘴八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当然最无聊的,自然是那些按字面死解经的人,一定要从《圣经》的经文里,找出上帝有幽默感。结果若干人列了若干条。我按图索骥,一条一条查过去,却只好干笑了几声“哈!哈!哈”。句诚实的话,若大家用读通俗的方式读《圣经》,那《圣经》是绝对枯燥无味的,根本谈不上幽默感。(句心里话,我一直很佩服那些按字面解经的人。在西方社会里,基督教是整个社会的基石,是不能随便动摇的。就像武侠中的少林寺,讲究的是武功的正宗和精纯。像我这样老在《少林寺》门口晃来晃去的家伙,免不了像不务正业的迎客和尚。)

当然,由于我们现代的幽默,很多已经变成了一种带有杀伤力的挖苦,而不是建设性的幽默。也有一些基督徒干脆否定上帝需要幽默感。

相比之下,无神论者还真的有幽默感。根据科学家分析,猩猩的笑容是因为恐惧产生的!根据进化论,笑是从恐惧进化而来的。也就是,笑是一种在恐惧的时候,用于解脱压力,故作谦卑的姿态。既麻痹敌人,又麻痹自己。现代人生活得太累了,才需要“幽默感”这样一种东西,来解脱生活的重担。一笑。

我在网上查上帝的幽默感!一笑。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片段的内容。特地翻译过来,与大家分享。中间也自然加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但愿无神论者看了会笑起来。其实对于基督徒来,敬畏上帝的方式,是虔诚地信,虔诚地爱。这种虔诚,一样也可以用幽默的形式表达。基督徒们若看不顺眼,欢迎砸石头。查查《圣经》,对于异端,教徒们是砸石头的,比无神论者的砸砖头酷一,一笑。

幽默感,自然就是对幽默的敏锐的触觉,以及制造幽默的能力。幽默的内容和手法,自然是意料之外、夸夸其谈、违反常识、荒诞不经、颠三倒四的。总的来,是反现实的、反和谐的、反逻辑的。

认真的基督徒一定害怕了。反现实的、反和谐的、反逻辑的?人要学了这一套,且不是都要向魔鬼投降了!知道什么叫种疫苗吗?当反现实的、反和谐的、反逻辑的东西,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后,人们反而知道什么是现实的、和谐的和逻辑的内容了。而且记忆非常深刻。上帝创造我们,让我们具有如此的幽默感,正体现了他的幽默感。

翻开圣经,创世纪中引用上帝的话道:“让我们按照我们的自己的形象造人”。然后他就造了,他看见他的所造,很好,非常好。

真正的幽默立即就开始了。从上帝创造人以后,人立即学会了上帝的能力,开始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神。就像孩一心一意地模仿大人的行为一样。然而人塑造的这些神一也不好,大多数成了搞笑的漫画。我想上帝在天上,看见我们人间根据自然或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各种神,一定笑歪了嘴巴。

我们经常把上帝想像成一个严肃的老人,承载着难以置信的重担,管理着这该庞大,复杂的宇宙,还要充分地供应他的各种塑造物,特别是浮躁的、错误百出的、捉摸不定的人类。但上帝既不老,也不年轻。只有时间的流逝,使得人老或年轻。上帝存在于时间之外、永恒之中。

上帝的第二个幽默,是他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么严肃。他把真理放在那里,是要人去折服,去追随。所以美国人一遇到困难,就要想“站在上帝的一边”,也就是,要虔诚地,老老实实地,去探索和服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不是天天空喊“上帝保佑”!对于空喊上帝保佑,自夸认识上帝,却不去行使爱的人,《圣经》中有很多章节了,上帝一翻白眼,“我不认识你”!

上帝创造万物时充满了幽默。想想长颈鹿、斑马、鸵鸟、土狼和猩猩等等千奇百态的造物。一个严肃的,豪无幽默感的老人能想出这些创意吗?上帝最搞笑的创造品,自然是人类了。想想看,人类的各种行为,是多么意料之外、夸夸其谈、违反常识、荒诞不经、颠三倒四呀!

根据《圣经》,天使是在家中的,不管他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动物的家也只是在地球上。但人却不是!地球只是人的暂时的居所。人的使命是永生,在进入天堂后,与神同在。而且最幽默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待遇,是神拣选的人才有这样的待遇。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就充满了反常识、反逻辑。又是一笑。

人是一群充满矛盾的动物,《圣经》:“我们想做好事情,但我们却不去做。我们不想做坏事,但我们却偏要去做。”,这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心像魔鬼一般地骄傲,我们的行为像驴子一般的倔强。

今天在团契查经(基督徒的一种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起谈到了儒家的学问。当时我解释了一下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与基督教的“爱人如几”,“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后者更为进取,对社会的作用更积极。这个观不一定正确,欢迎砸砖头。

我们的祖先孔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从人的角度出发,尽量地探索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及发展社会的道理。但孔子没有遇到真的神,也不敢否定真的神的存在,就“敬鬼神而远之”。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人世间履练一遭,终于得出了“爱人如己”的信条,却要在前面放一条“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主你的神”。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祖先孔夫子已经将人自身的能力提升到了极限,也就只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而已。离开了上帝,我们做不到“爱人如己”。

其实大家看一些电影的区别,就知道了。美国的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爱最终获胜了。但国内最新流行的《色戒》,女主角王佳芝刚刚产生了一真爱,就被无情地至于死地!在那部片子的结局中,我相信女主角不仅身体死了,连灵魂也死了。没有上帝的长阔高深的爱,人间的爱是那么脆弱可怜。

上帝教导我们的真理,听起来是那么反现实,反逻辑,仔细分析起来,却又那么合情合理。我真的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幽默感的神,能够为人类社会设计这样有趣的规则。

上帝创造了男性和女性。这是上帝的另外一个大幽默。性是在人群中,造出最多的“傻子”和“愚行”的一件事情。美国有部影片,形容某些人是靠xxx部位思考的。又是一笑。

在旧约《圣经》的创世纪一书中,第十一章“巴别塔和变乱口音”。人一开始是只讲一种语言的。结果人就想要建筑一座塔,要让这座塔直接通到天上。耶和华:“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让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其实这段经文是象征性的,教导我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Communication”(沟通)。我曾经读过一本讲沟通技巧的书。就用了这段经文阐述。当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时候,他们能建造出通天的塔。有趣的是,耶和华却用如此诙谐的方式讲出来。最好笑的是生活中哪怕是夫妻,却常常不能在怎样教育孩的问题上,正确地沟通。

上帝行了很多反逻辑,反常识的神迹,其实也是充满了幽默感的。旧约中,这类的例子特别多。比方雅各最宠爱的儿子约瑟被兄弟们卖到了埃及,却在埃及成为了宰相。大卫作为一个孩,靠一个的弹弓,击杀了敌对的巨人。

在《新约圣经》中,上帝的幽默更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上帝的儿子,万王之王,竟然出生在一个马槽里,像一个囚犯一样被处死在十字架上,临死前还受尽了羞辱。这是多么地反逻辑、反常识啊!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一开始每次读到那段经文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伤感流泪――因为那是我敬爱的神。但我却发现,当我流泪后,神似乎并不喜欢,反而离我远了。

上帝是幽默的,他要我们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他不是一个在世上受苦受难而死去的人。他是复活了的,他在人世间经历的,只是一段简简单单的历程。他是最后坐在天堂管理人世的救赎的真神!若我们不能笑着接受这一,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模仿基督耶稣的人生。

经过反复思索,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我读完《圣经》中耶稣遇难的那段经文时,泪流满面,却同时觉得神离我远去了。因为我是在像读一段悲剧文学那样读《圣经》,在为耶稣殉难的事迹感到无比伤感的时候,恐惧也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潜意识中,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效仿耶稣。

只有微笑着,喜悦着,用对神无比信任的方式去解读《圣经》,才能体会神对我们的真正要求,才能超越生死,才能进入神为我们预备的,永生的境界。

《新约圣经》还有很多其他反逻辑的内容,最大的就是最的,最的就是最大的。最先的就是最后的,最后的就是最先的。失去生命的人找到了生命。你能用减法来加,用除法来乘。愚蠢的人混淆了智者,弱者能够征服强者。若不是《圣经》,很难想像真理会用这样的反逻辑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出来。难道上帝不幽默吗?

就我个人的看法,上帝最大的反逻辑式的幽默,还是允许这个世界上,有魔鬼存在。

我看过一本解经的书,魔鬼的存在,是上帝允许的。根据那本书,神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当某个人不讨上帝的喜悦的时候,上帝就不再保佑那人。于是魔鬼就出现了,开始肆意地攻击那不受上帝保护的人。

来也奇怪,不相信魔鬼存在的人,比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大概还多。因为我在网上见过一些基督徒发的帖子,埋怨他们身边有些基督徒,欢天喜地地去教会,等待上帝的祝福。然而在生活中,却并不愿意遵行《圣经》的话,远离一些恶习、恶行和恶人。当然,他们描述的这种基督徒,接近那些恶人的原因并不是为了传播爱,为了同情、怜悯和拯救,而是心中只认识利益,不认识善恶。

相信上帝能祝福的人,警惕一吧,上帝是充满幽默感的。他会在喜悦的时候祝福你,也会在看你不顺眼的时候,听任魔鬼悄悄地绊你一下的。若不懂得信奉上帝的话,区分善恶,却又想做一个好人,那可就真的应了我的那位国内的朋友的:“好人就是傻人了”。基督徒可以做好人。但真正的基督徒,是很有原则的。《圣经》有很多经文,教导人怎样辨别邪恶,增长智慧。《圣经》中有一条经文,叫做“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要想做好人,却又不做傻人,还是要靠神的帮助。

我在生活中还经常看到一些例子,人实际上已经被魔鬼纠缠住了,却茫然不觉。只以各种借口掩饰。而生活却终日陷在魔鬼设下的圈套中,无以自拔。

另外有一类人,相信有魔鬼存在,却不相信做坏事的人会被惩罚。读鲁迅先生文章的人,一定会受鲁迅先生的愤慨感染,认为恶人常得善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只是一种迷信。

其实鲁迅先生挖苦人很深刻,却并没有真正看透。大家把眼睛擦亮一,仔细观察,观察恶人周围的人,就知道恶一定是有恶报的了。根据那本解经的书,当魔鬼在利用恶人的时候,恶人往往是得到魔鬼保佑的。所以很多恶人是命既硬又长,并得到了表面上的善终!但魔鬼首先攻击的,是与恶人最亲近的,却无自保能力的人。所以一个不得神保佑的大恶人,最终一定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任何亲近和爱这个恶人的人,都被邪恶吞噬了,变成了牺牲品。大家看《色戒》,就应该知道魔鬼是怎样保佑那汉奸易先生,而无情地吞噬他身边的人的了。

像那样的恶人,其报应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彻底的孤独,看着身边亲近的人被邪恶一吞噬,却无以自拔!那样的恶人的善终,是众叛亲离的善终,是一种灵魂死亡的善终,是活在世上,甚至是活在荣华富贵中,坐噩梦绵绵的牢狱。我记得有句朦胧诗,叫着“笑容锈在脸上很久了,孤独蚀进心中很深了”。若你在人生中,有了这样的感触,一定要赶紧寻找,让爱和生命充满你的灵魂。

失去神的保佑,让魔鬼横行,是“神怒”的一种方式。大家仔细地回味一下历史人物,凡是真正的魔鬼,周遭的人都最终被邪恶逐一吞噬。这是很有科学原理的。别忘了,科学家是不能直接看见黑洞的,科学家是通过观察黑洞周围存在的吞噬现象,观察到黑洞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叫“生病的狮子”。的是一个聪明的狐狸,靠动物的只进不出的足迹,判断出一个生病的狮子设置的陷阱。其实魔鬼肆虐的轨迹是很明显的,很多人只是在利益、虚荣、自大等心态的掩饰下,看不到罢了。

魔鬼的这种行为,是有很强的社会科学的道理的。一个产生了抵抗能力的传染源,其身边的人最容易被传染。而任何一种恶行都有代价,恶行的特并不完全是毁坏性的,往往是为了自己、局部和短期的利益,牺牲他人、全局和长期的正确性。而谁最容易为恶行付代价呢,自然是恶人身边最亲近的人了。所以《伊索寓言》中的狮子虽然强大,狐狸却要远离它。

一个伪善的人,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容易察觉出他的伪善,却必须整天与他生活在一起,是怎样一种无形的折磨!这恐怕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和官僚的子女中,出现很多心理变态的主要原因吧。

但上帝是幽默的,在使用魔鬼试探人这一上,连他的子民也绝不放过。我记得一个牧师讲道,牧师的子女教育是最困难的。因为牧师的职责,是代表神引领基督徒。在外面一脸圣洁,但回到家中,所有的人性的恶疾就可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了。而身边的子女,是最容易观察到这种落差的。不要看我们的儿女,在现代教育制度下,他们可是相当精明的。当然,这位讲道的牧师,一直心谨慎,以基督的精神引领自己,在家中也很注重彰显“基督的荣耀”。他对子女们的教养非常成功。

若你在生活中看见了魔鬼,千万不要过于自大,盲目地靠自己与魔鬼作战。靠自身的力量与魔鬼作战的人,往往越陷越深,或者干脆被魔鬼俘获,甚至不惜以更大的谎言和错误,来弥补或掩饰已经发生的谎言和错误。其实在信教的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在被魔鬼纠缠后,才突然意识到必须寻找上帝的。

我在思索这篇文章的时候,上帝也给我开了个的玩笑。当我开车送女儿去学吉他的时候,竟然因为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心事重重,将车子开到了她平时学习空手道的地方了。结果女儿的吉他课上,我们迟到了约十分钟。

最终我的这些思路有凌乱,写出来的东西仅供参考,大家尽管砸砖头好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回答我的女儿提的一个问题,“难道上帝没有幽默感吗?”。我绝不敢看我的女儿。她信教是我逼的,但她心中却没有成人的忌讳。她信得比我更天真,也更直接。

在我们教会里,李长老正在提议大家花一年的时间,将《圣经》通读一遍。感谢上帝,我靠女儿的提醒,竟然找到了读经时应该有的心情。愉悦的、带有寻找上帝的幽默感的心情去读。在查经的时候,很多其他教友也是建议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去读《圣经》的。

摘录一段我在网上看到的,其他基督徒的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当然,在《圣经》中,在生活中,都有悲剧。有时还有无比巨大的悲剧,就像今日的世界一样。但上帝存在!上帝爱我们,只有他能这样爱我们,不为我们的拥有,不为我们的成就,不为我们能够怎样,不为我们将来会怎样,而是爱我们目前这样的一群有各种生理缺陷、心理紊乱和精神无主的人。他爱我们,以一种我们永远无法绩表的,无法配值的爱。他在嘲笑他的孩子们的人类缺陷时,却赋予了无条件的父爱。他能将人的悲剧,变成神的喜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相信和笑。与上帝,我们亲爱的天父一同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能升级万物 战场合同工 诸天信条 农家小福女 决战龙腾 我在武侠世界当老大 诸天万界是这么来的 攻约梁山 破灭虚空 霸体巫师
相邻推荐:
无限人生体验师法爷的随身卡牌游戏风雨大宋漫威世界的术士万道仙师毁灭游戏世界修改超凡我家古井通武林我在九叔世界出马未来天王